双胞胎产妇产后大出血 500好市民连夜排队献血救产妇
发布时间:
2011-08-19
8月17日下午16时,莱阳一位身怀双胞胎的产妇剖腹产后子宫大出血,急需AB型血救命。一小时内,缺血信息通过网络、电视、广播传到莱阳全城。500多名市民涌向献血点伸出手臂为抢救产妇献出鲜血,在莱阳献血屋演绎了一场动人的画面。
告急:AB型血液紧缺
8月16日晚23时,莱阳一家医院。
产科手术室内,一场剖腹产手术正在紧急进行。产妇怀的是双胞胎,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。没想到,回到病房后,产妇出现子宫出血现象,先后进行了三次手术,血一直无法止住。
医生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障碍,需要大量血液来补充。产妇血型是AB型,通常每10个亚洲人才有一个人是这种血型。调血的电话打到烟台中心血站,血站的库存远远无法满足产妇的需要。
8月17日下午16时,用血告急!莱阳献血屋主任张宗田几乎是一路小跑,向当地卫生局领导求助。局领导紧急协调了广电部门主要负责人,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,当地电视、广播以及莱阳贴吧、莱阳传媒网同时打破常规连续滚动播出这一消息。
下午16:55,位于莱阳市中心维客超市附近的献血屋,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急匆匆地走进来:“快,我来献血,那个产妇怎么样了?”这名妇女家住献血屋附近,刚刚看莱阳电视台上滚动播出的字幕,知道有位产妇急需AB型血,抱着还在吃奶的孩子就来了。张宗田心里感动,却不无遗憾地表示,哺乳期的妇女不能献血。再三劝说,抱着孩子的妈妈才离开。
这是17日当天第一位赶来献血救产妇的莱阳市民,几分钟后,数百位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要求献血。
市民:“快,抽我的血”
素不相识,却以热血相助。感动,在莱阳献血屋一幕幕上演。
“一位产妇大出血,是在这儿献血吗?”说话间,气喘吁吁的张女士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,坐到了护士面前,准备献血。
“对不起,您血压太高,不能献血。”身体一向健康的张女士有点儿没反应过来,自己的血压一向正常啊,怎么会高呢?原来,家住莱阳南关村的张女士正在家准备晚饭,得知消息后,放下手里的活一路跑到了献血屋,连拖鞋都没来得及换。因为跑得太快,导致血压快速升高。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,张女士静静坐在了一旁,等着血压降下来再献血。
“我还没到55周岁呢,你看看身份证,还有三天呢。”一位56岁虚岁的老大姐站在血屋足足等了近3个小时,坚持要献血。可献血屋有明确规定:献血者最高年龄不能超过55周岁。执著的老大姐站在血屋里硬是等排队献血的人都走了,护士有时间了,把身份证拿过来给护士看。“我当年生孩子,也产后大出血。”老大姐使出浑身解数想说服护士。
媒体的记者赶来了,可大家纷纷把脸转到一侧,不让镜头拍到自己。血屋主任张宗田手里拿着一张献血的登记单,记者看到上面有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放暑假在家的大学生,有卫生局的机关干部,有医院的医生护士,有莱阳山前店镇万柳村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。记者希望把这份名单刊登到媒体上,张宗田婉言谢绝:“很多人都叮嘱过,不想上电视上报纸。”
子弟兵:“我们都是AB型血”
亲爱的子弟兵,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在最前面,8月17日下午17时20分,驻地部队接到求助电话。
救人如救火。该部政治部主任王冰接到驻地的求助电话:烟台血库告急!威海血库告急!产妇情况十分紧急,产妇危在旦夕。
时间就是生命。这一消息在该部队传开,广大官兵纷纷报名献血,仅用9分半的时间,29名AB血型的官兵就集结登车,快速驰向血液采集点。17时37分,官兵们到达采集点,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填表、体检、验血,争先恐后地捋起了袖子,带着体温、带着爱心的殷红鲜血,缓缓流入血袋。3个小时后,29名官兵共献血28000毫升,救护车疾驰送往中心医院。
一位年轻战士经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合格,可是他年底才满18周岁。得知自己因为年龄不够而不能献血,小伙子居然遗憾地哭了。
截止到昨天17时许,已有500多人前来献血,129位符合标准的市民和部队官兵共献血35300毫升。目前,产妇已输血12000毫升,虽然产妇已止住了血,但由于出现并发症,还处于危险状态,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,目前急需新鲜的血液来补充。


热心市民排队献血


子弟兵冲到最前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