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民健康生活宣传月活动


发布时间:

2020-09-08

减盐行动
 
  (一)高盐饮食的健康危害
 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,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。另外,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、骨质疏松、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。
  (二)食盐推荐摄入量
 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。
  (三)少放盐,正确使用定量盐勺
  烹调食品时应少放盐,少放5%-10%并不会影响菜的口味儿。建议使用定量盐勺控制放盐量。
  (四) 用其他调味品代替盐
  尝试用辣椒、大蒜、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,也可用无盐混合调味料,减少对咸味儿的关注。
  (五)少吃咸菜
  少吃榨菜、咸菜和酱制食物,或选择低盐榨菜。
  (六)少吃高盐包装食品
  熟食肉类或午餐肉、香肠和罐头食品(例如咸牛肉、火腿肉、卤蛋、咸蛋、牛肉干、鱼罐头)的钠盐含量很高,所以应选择新鲜的肉类、海鲜和蛋类,不吃或少吃那些添加了食盐的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。
  (七)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
  减盐需要一步步来,让您的味蕾感受和适应不同食物的自然风味,您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。
  (八)阅读营养成分表
 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,阅读营养成分表,尽可能购买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罐装食品,和选择标有“低盐”、“少盐”、或“无盐”的食品。
  (九)在外出就餐时选择低盐食品
 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,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,如有可能,尽量选择低盐菜品。
  (十)关注调味品
  像酱油、蚝油、豆瓣酱、味精、鸡精、沙拉酱和调料包这类调味品的钠盐含量都很高。选择低钠盐、低盐酱油,减少味精、鸡精、豆瓣酱用量,使用混合调味包时只洒一点点,而不是将整包用完。
  (十一)警惕“藏起来”的盐
  除了调味品、腌制品、熟肉制品外,还有一些方便食品(如方便面、速冻食品等)和零食(如五香瓜子、话梅、果脯、薯条等)里含有过多的不可见的盐,有些食品甚至尝起来根本不觉得咸。我们要少吃这些藏盐的加工食品。
  (十二)增加钾的摄入量
  选择含钾的食品,例如蔬菜和水果。蔬菜水果含钠少、含钾高,建议每餐都有新鲜的蔬菜或水果。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。其它含钾的食品还包括酸奶、蛤蜊、比目鱼、橙汁和牛奶等。
 
减油行动
 
  (一)油摄入过多的危害
  高脂肪、高胆固醇膳食(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)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。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脂肪肝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卒中、肾动脉硬化等疾病。高脂肪膳食也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,而肥胖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
  (二)油摄入量标准
  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克。
  (三)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烹调方法
  烹调食物时尽可能不用烹调油或用很少量烹调油的方法,如蒸、煮、炖、焖、水滑熘、拌、急火快炒等。
  (四)用煎代替炸
  用煎的方法代替炸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。
  (五)使用控油壶,减少油摄入
  把全家每天应该食用的烹调油倒入控油壶,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。坚持家庭定量用油,控制总量。
  (六)少吃油炸食品
  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、炸薯条、炸鸡翅、油条油饼等;并且在外就餐时,少点油炸类菜品。
  (七)尽量不用动物性脂肪炒菜做饭。
  (八)吃多种植物油
  不同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,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,食用多种植物油。
  (九)不喝菜汤,由于一部分炒菜的油会留在菜汤里,所以不要喝菜汤。
  (十)阅读营养成分表
 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,阅读营养成分表,选择含油脂低,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,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。
 
减糖行动
 
  (一)添加糖是指什么
  添加糖是指包括由生产商、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、糖浆、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。
  (二)添加糖的危害
  饮食中的糖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;添加糖与饮食质量不佳、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。摄入添加糖,尤其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添加糖会增加总能量摄入,可能会降低其他营养食品的摄入,造成膳食不平衡,导致体重增加,并加剧慢性疾病风险。
  (三)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
 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,最好控制在25g以下。
  (四)多喝白开水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
  果汁饮料、碳酸饮料中含糖多,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添加糖7g。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喝白开水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。
  (五)减少吃高糖食物的次数
  为达到相应的口味,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,如饼干、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糖果、糕点、蜜饯、果酱等,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。
  (六)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
  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,如糖醋排骨、鱼香肉丝、拔丝地瓜、甜汤等,因此,外出就餐时,如选择这类菜品应适量。
  (七)烹调食物时少放糖
  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,或者尝试用辣椒、大蒜、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,以较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。
  (八)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
  婴幼儿应以喝白开水为主,如喝果汁,请喝鲜榨汁、不要额外添加糖;制作辅食时,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,培养让婴幼儿适应食材的原味,从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。
 
健康口腔
 
  (一)口腔健康是指牙齿清洁、无龋洞、无痛感,牙龈颜色正常、无出血现象。
  (二)每天早晨起床后、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1次。睡前刷牙更重要,养成刷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。
  (三)普通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早期治疗。
  (四)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,帮助其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。
  (五)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、有效的防龋措施,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。(高氟地区除外)
  (六)餐后、食用零食、饮用碳酸饮料后,应及时用清水漱口,清除食物残渣,或咀嚼无糖口香糖,可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。
  (七)减少吃糖次数,少喝碳酸饮料。饼干、冰激凌、蛋糕、巧克力等含糖量高或粘度大食物容易引起龋病,应减少这部分食物的摄入频率。
  (八)儿童易患龋齿且进展较快,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。
 
健康体重
 
  (一)保持健康体重理念。
  (二)定期测量体重指数(BMI),维持健康体重。
  (三)通过合理饮食与科学运动即可保持健康体重。
  (四)合理饮食信息。
  (五)科学运动信息。
  (六)超重肥胖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,速度不宜过快。
  (七)儿童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合理膳食、规律运动的习惯。
  (八)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,选择适宜活动。
  (九)提倡安全减重。
 
健康骨骼
 
  (一)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,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。
  (二)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是骨折,骨折及其引发的多重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,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。
  (三)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, 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。
  (四)富含钙、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。
  (五)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。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, 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。
  (六)适量运动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。
  (七)老年人90%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,预防跌倒十分重要。
  (八)不嗜烟。无论男性或女性,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。
  (九)不过量饮酒。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、白酒60ml、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。
  (十)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,早诊断。
 
健康心理
 
  (一)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,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,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,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。
  (二)保持乐观、开朗、豁达的生活态度,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。
  (三)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,避免使用吸烟、饮酒、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。
  (四)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积极寻求人际支持,适当倾诉与求助。
  (五)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积极参加社会活动,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。
  (六)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工作、学习、娱乐、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,注意起居有常。
  (七)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,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,在出现轻度情绪困扰时,可结合运动促进情绪缓解。
  (八)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、焦虑情绪,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,不用过分担心,抑郁障碍、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、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治疗。
  (九)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。可以向医院的相关科室、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。
  (十)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,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,尊重精神病人,不歧视患者。
  (十一)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,尊重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需求。
 
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健康生活方式
 
 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仍应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、使用公勺、公筷等疫情期间的好习惯需要长期保持。 
  戴口罩可预防肺炎、流感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水痘等疾病传播,还可以隔离空气中的粉尘、雾霾、花粉等,避免呼吸道、脸部过敏。 
  公筷公勺、分餐制可避免“病从口入”。 
  社交距离“一米线”是健康线,也是秩序线、文明线。在车站、码头、景区等公共场所,人与人保持一米距离,可有效预防拥挤、踩伤事故发生;在银行、超市结账台等地方,人与人保持一米距离,既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。
  疫情期间,还需要养成勤洗手、常通风、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等卫生习惯,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坚持下去。